|
|
|
|
|
德蘭小傳 |
|
|
|
|
|
作者 / 楊美華(德蘭啟智中心教學組組長) |
|
|
|
|
|
在純樸的玉井山區,春天有滿山遍野的芒果花,每朵都用最有精神的姿勢,往天空的方向努力開放著。當夏天到時,果農們則忙著將顆顆長得飽滿的芒果採下,運往芒果市場,如果特別留意的話,就可以不時看到滿載各式品種芒果的大小貨車或是產業車噗噗地在玉井穿梭。當地人的生活似乎與自然有較好的默契,彼此唱和著,讓這樣的光景,每年都重來一次。 |
|
|
|
|
|
在七十七年三月,德蘭啟智中心悄悄地在玉井這樣一個充滿自然生命力地方,開始她服務身心障礙者的使命,沒有高掛的紅布條,沒有祝賀的花籃,也沒有震耳的鞭炮聲,只有甘神父、麥修女和幾位特教工作者,用心中的祈禱,化成行動,默默地開始服務智障的孩子。 |
|
|
|
|
|
甘惠忠神父在年輕的歲月,決定將一生奉獻給天主時,也同時跟自己說:「哪裡需要我,我就去」,所以當教會希望他用舊的醫院建築物來創辦啟智中心時,他就一口答應下來這樣的任命,並把德蘭視同己出一般地愛護,希望德蘭能日漸茁壯,將來為智障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 |
|
|
|
|
|
由於甘神父在當時也是瑞復益智中心的主任,很忙碌,所以他除了投入協助德蘭的創辦之外,也特別邀請和他同是美國籍的麥恪悌修女做為首位主任,擔負起艱辛的開辦業務。甘神父會說流利的國語及客家語,而麥修女的台語則剛起步不久。剛開始她就是用生硬的台語在陌生的國度開始這項不被看好的任務。 |
|
|
|
|
|
由於德蘭位於偏遠的山區,當時山路尚未拓寬,要到玉井的路好像特別遠,有些人曾私下跟甘神父及麥修女說,德蘭若要辦起來似乎不太可能,因為那麼偏遠,誰會送孩子到那?媗狙恁A每天往返?於是也有人建議,「倒不如讓她變成住宿型的教養院好了!」不過神父和修女還是認為德蘭一定要辦起來,因為她是台南縣第一所專為身心障礙者辦的日間托育機構,可以讓智障的孩子同時擁有親情並接受教育。如果德蘭做不起來,那麼台南縣的智障孩子都要去哪?媗狙悀~好呢?於是這兩個頭髮都灰白的神職人員,雖然知道德蘭的起步將會困難重重,但還是用他們的信仰和熱情終讓德蘭不致如他人所料地夭折了。 |
|
|
|
|
|
剛開始知道德蘭啟智中心的人很少,甚至連玉井當地人也都不知道原來的診所已經改成了啟智中心,有時還會有老人家要到德蘭掛號、看病。因為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德蘭早期的捐贈多靠國內外教友或是教會的朋友幫忙,才能勉強度日。 |
|
|
|
|
|
麥修女所屬的主顧修女會,很關心地在玉井的服務,於是有些同修會的女,有的甚至沒到過台灣,也自願遠渡重洋到玉井鄉下當義工,幫麥修女教育智障的孩子。來幫忙的修女,和麥修女一樣,也都有多年的教育工作背景,她們的幫忙不僅是德蘭老師的支持,也真是孩子們的福氣。 |
|
|
|
|
|
有多年特教資歷的麥修女性情溫和,待人以誠。是她細心扶持德蘭渡過最困苦的草創期。雖然她的台語一直帶有她特有的美國腔,但別人還是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她對人的溫暖,因為她給別人的關懷總是那麼自然,屬於她自己內在的一部份,未經修飾,且絲毫不勉強。她這種不需語言即可傳達的關愛,德蘭的每個孩子都可以感受到,也因此她的臂彎成了許多孩子的避風港。和麥修女共事過的老師都知道,越是沒人關愛的孩子,她越愛。 |
|
|
|
|
|
在別人眼中,又髒又臭的孩子都是她的寶貝。有好幾次在校務會議上,當她談到家境困惡的孩子所承受的苦及無奈時,眼角總是泛著淚光,不捨之情溢於言表。在罹患癌症之前,修女的身裁圓胖,不過在在這樣壯碩的外表下,她對智障孩子的關懷非常細膩,不僅處處為孩子著想,更是常想到別人設想不到的地方。她生前極力灌輸老師對孩子尊重的觀念,也因此她把「尊重並保護身心障礙者的隱私權」列為德蘭的首要教學理念。雖然麥修女在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因癌症病逝,永遠離開了她深愛的德蘭,但是她留給德蘭的精神資產卻成為德蘭突出的不滅標記。 |
|
|
|
|
|
麥修女過世後,同修會的賴修女及邱修女分別傳承麥修女的使命;不一樣的修女,一樣用愛帶領德蘭前進。雖然德蘭剛開辦時只收了兩個學生,但慢慢地逐年增加的包括學生及老師人數、還有教學設備。 |
|
|
|
|
|
目前德蘭共有九十二名學生,主要來自台南縣的各鄉鎮,年齡最小的不到七個月,最長的已過三十二。這麼大的年齡差異,孩子的需求也很不同,也因此德蘭按照年齡層,分成早期療育(零至三歲為主)、學前教育(三至六歲)、學齡教育(六至十二歲)及職業訓練(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等四個組別,提供了不同的學習內容。 |
|
|
|
|
|
特殊孩子的需求很多樣化,所以德蘭也一直試著提供多元化的服務,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適切的教育。現在德蘭的服務對象,除了原有的中重度及重度智障者之外,也包含了高危險群及發展遲緩的嬰幼兒,還有輕度的智障青年。而且,服務的地點也不限於玉井的校舍,有些德蘭的學生是在屬於自己的自然學習情境下學習,如嬰幼兒的自己家中、幼兒園或是智障青年的工作場所。 |
|
|
|
|
|
每個特殊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需要個別化的教育機會才可以發揮潛能,德蘭希望每個特殊的生命都有機會受教育,努力向上成長,就像每一朵打起精神、朝著天空綻放的芒果花一樣,相信在辛苦付出之後,時間成熟時終會結出甜美的果實。 |